《中國脊柱脊髓雜志》是衛生部主管、中國康復醫學會和中日友好醫院主辦的學術期刊;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中心的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入編期刊;主要任務是報道國內外脊柱脊髓領域的最新學術進展,為臨床醫療、康復及基礎研究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1991年創刊,2003年改為月刊,2012年內文增至96頁,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資料歷史沿革
1991年,《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創刊。
1992年,該刊以雙月刊穩定發行。
2003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6年,該刊內文增至80頁。
2010年1月9日,該刊編委會換屆暨第六屆編委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2年,該刊內文增至96頁。
2013年11月22-23日,該刊編委會換屆會議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讀者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讀者對象為從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經科、泌尿科、腫瘤科、放射科、康復科及基礎研究等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人員。
欄目
包括脊柱脊髓的損傷、畸形、骨病、腫瘤等的臨床診療、基礎研究、康復醫學諸方面的論著、技術介紹、綜述、講座、問答與討論、個案報道、學術動態等。
收錄
該刊為中國科技信息中心“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國科學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入選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已分別入編Chinainfo(中國信息)網絡資源系統(萬方數據)及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為基礎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影響因子名列前茅。
人員編制
職位
姓名
顧問
黨耕町
關驊
侯樹勛
侯鐵勝
楊有賡
趙定麟
常務編委
伯華
董健
馮世慶
郭衛
海涌
洪毅
姜建元
瞿東濱
展開表格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3月7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共出版文獻6839篇。
據2020年3月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共載文5250篇、基金論文量為923篇。
收錄情況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擴展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CA化學文摘(美)(2014)、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萬方數據、中國知網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7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總被下載897766次、總被引68231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55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428??。
據2020年3月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國脊柱脊髓雜志》被引量為58528次、下載量為465417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影響因子為1.96,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342名。
獲得榮譽
2005年,《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獲得原衛生部醫藥衛生優秀期刊二等獎。
領導團隊
歷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第七屆編委會
名譽主編
張光鉑
主編
呂國華、李中實?
第六屆編委會
主編
張光鉑、侯樹勛?
第五屆編委會
名譽主編
黨耕町、唐天駟、邱貴興
主編
張光鉑、侯樹勛?
展開表格
文化傳統
稿件要求
8.1來稿務求主題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
8.2文題力求簡明,反映文章主題,盡量在20字以內,一般不使用縮略語。所有投稿論文請附英文文題。
8.3作者排名順序由作者自定,可不拘泥于單位,在姓名右上方給出不同單位的序號,并按序號注明單位名稱、郵政編碼及具體通訊地址,第一作者為非通訊作者的請注明通訊作者簡介及具體通訊地址和聯系方式。
8.4A類論文中論著、基礎研究需附中、英文結構式摘要,關鍵詞3~5個。結構式摘要應明確列出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①目的:簡介研究背景或目的;②方法(包括設計):簡述研究所用原理、條件、材料、對象和方法,宜說明有無對照、病例或實驗次數及觀察或評價指標;③結果:簡明客觀地列出所得的主要結果,所列數據需經統計學方法處理;④結論:對結果的分析、比較、評價、應用,并說明得到何種啟發或提出問題及展望。中文摘要請使用大摘要,約60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內容與格式應與中文一致,為便于國際交流,可稍長于中文摘要。
8.5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輯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8.6表和圖的設計應正確、合理、易懂,要求每張表和圖都有自明性,同一數據不要用圖和表重復表達。凡用文字可簡潔說明的問題,盡量不用數據表和圖。如用表和圖,則文中不需重復其數據,只需要簡單歸納和描述統計學分析結果即可。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①表格用三線表,表內不加縱線,應有序號、表題并標注統計分析結果。②圖的位置應在文中按其出現的順序連續編號,線條圖應設計美觀,線條清晰;影像學圖片(2張以上)注意各圖縮放比例應一致,圖中所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要與圖片能夠拆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黑白照片必須反差分明,清晰易辨。圖片可插入文中,也可附在文后。每幅圖片均應有序號、詳細圖題、上下方向標示,規格盡量一致,縱、橫比例得當,重點突出。③所有圖表請使用中英文對照。
8.7計量單位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具體使用參照《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二版)》(中華醫學會編輯部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常用單位采用國際通用方法表示,如: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a;℃;nmol,μmol,mmol,mol等。血壓的數值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kPa,括號內可寫舊制單位mmHg(1kPa=7.5mmHg)。
8.8數字執行國家標準《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拉伯數字。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寫成5~95%,(50.2±10.6)%不要寫成50.2%±10.6%或50.2±1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如前后單位一致可省略前一個單位,如4cm×3cm×5cm,可寫成4×3×5cm,但不能寫成4×3×5cm3。
8.9統計名詞及符號請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樣本數用英小寫n;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小寫x;標準差用英小寫s;標準誤用英小寫sx;t檢驗用英小寫t;F檢驗用英大寫F;卡方檢驗用希文χ2;相關系數用英小寫r,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概率用英大寫P。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8.10文稿中引用他人資料或觀點時,請給出參考文獻。文獻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重要文獻,請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文獻。請按照溫哥華格式書寫,依文獻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在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
相關說明
稿件聲明
本刊已進入中國所有主要期刊數據庫,本刊所付稿酬包括這些數據庫的稿酬。本刊對文稿有修改權,如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中注明。本刊概不退稿,編輯部收到稿件后,于3個月內通知處理意見。投稿6個月后如未收到修稿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
本刊對所有來稿均采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進行科研誠信檢測,對重復投稿、一稿多投、抄襲他人文章等問題進行檢測,以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全國學術期刊2009年的檢測結果為:與已發表文章(包括投稿作者本人已發表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除外)文字重合率>30%的占11%,(如果作者需要引用文獻的內容較多,請標注引文)。此類問題會給期刊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起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糾紛,也會影響作者及其所在單位的形象。盡管此類文章占比不大,但檢測十分必要。與本刊合作的電子版發布者——中國知網將刪除現刊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文章(即使已發表的文章,將被從數據庫中刪除)。
說明:
1、相關說明所列內容與投稿須知內容所述事實為類同,且在多個詞條以斷章取義的形式全部重復或部分重復出現,望用戶能仔細甄別其真實性。
2、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為詞條內容的信息來源和內容的延伸閱讀,而一些專職的編輯百科詞條的機構和個人大量的在詞條正文中增加不相關和重復的內容以增加虛假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的目的,請用戶能識別詞條信息的真實性,同時向期刊舉報不實信息的信息來源,以便于期刊能更健康的發展。